,

汉魏六朝礼法调适与公共秩序的建构

¥13.00

& 免注册下单,在同一店铺下单,不论数量多少,均另外加6元邮费

旧书 书皮有水渍,书页无粘连,不影响阅读 ISBN9787569239485

剩余量: 库存 2 件

- +

联系客服

电话同微信:15333220763

货号*6.1作者: 徐栋梁 著
出版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12
版次: 1
ISBN: 9787569239485
定价: 6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52页
内容简介:
  《汉魏六朝礼法调适与公共秩序的建构》主要以天下、公权、正统、礼法等中国政治哲学史上的关键性命题为核心,来讨论汉魏六朝整个社会公共认同的价值观、秩序观的提出和建立,描述出汉魏六朝公共社会秩序的建构过程,同时主要就公共价值观、公共权力、公共正义等特定内容做较充分地讨论,《汉魏六朝礼法调适与公共秩序的建构》认为,中国古代社会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秩序是以秦汉时期国家建构过程中公共价值观的建立为起点,历经魏晋时期行政调适下公共权力的分配与转移、南北朝时期皇权回归与公共正义的辩论,至隋唐方有相对完整、系统而稳定的公共秩序正式确立。

作者简介:
  徐栋梁,1980年生,山东诸城人。文学博士,哲学博士后,北京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学者。吉林省第六批拔尖创新人才,通化师范学院学术带头人、校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带头人,长白山文学研究基地负责人。主要从事汉代文学与哲学研究,兼涉古代历史与社会等领域。

目录:
引论
第一章 秦汉国家建构与公共价值观之形成
第一节 秦汉国一家秩序之形成背景及形成原因
一、政治集权之演进
二、尚贤思想之高扬
三、家族观念之动摇
第二节 秦汉国一家秩序调整中的价值认同
一、从公平性法律到普适性法律的法律认同
二、从封邦建国到郡县治理的行政认同
三、从“以吏为师”到“儒术独尊”的学术认同
第三节 秦汉集权帝制的权力制约与权利均衡
一、诸子思想与早期公共权力观
二、君权集中与相权为代表的官僚体系之间的冲突、制约与均衡
三、言谏系统与秦汉公共权力的制度化
四、从史官到清流:中国古代公共权力的群体化
第四节 国家想象图景中礼法调整与情理冲突
一、汉律对秦律的因循与改动
二、春秋决狱与“原心定罪
三、汉代复仇之风盛行所体现的礼法冲突

第二章 魏晋行政调适与公共权力的制约
第一节 魏晋皇权的公共性讨论
一、魏晋门阀贵族的来源
二、魏晋皇权与门阀贵族之间的共存与权力共有模式
三、魏晋皇室宗亲权力与皇权的公有性
第二节 魏晋家族的公共事务运行理念
一、庄园经济与魏晋豪族的经济独立
二、后分封时代下国家与宗族的权力调整
第三节 魏晋交游、人物品评与公共事务的干涉模式
一、邺下之游、金谷宴集、兰亭集会所体现的魏晋交游风气
二、人物品评之缘起:从许劭“月旦评”到刘劭《人物志》
三、人物品评与士大夫党议之风形成之关系

第三章 南北朝皇权转移与公共正义的讨论
第一节 北魏正统之争中的统治正当性论说
一、北魏德运之确立与正统的再造
二、天命之争与政权的正义性
三、儒家政治思想在北魏争立正统中的作用
第二节 南北文化正统与公共正义
一、文化正统在南北朝公共正义讨论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二、南北互使往来中对文化正统的强调
三、南北对峙中天下观念的再度兴起
第三节 南北朝经学诠释的公共意识和正统之争
一、南北朝之时的华夷之辨与正统之争
二、《五经正义》与南北朝经学与公共价值观的统一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二、论文类
后记博士后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作及获奖情况

评价

目前还没有评价

只有已购买此产品的登录客户才能发表评价。

供应商信息

  • 商店名称: 自营
  • 供应商: 自营
  • 地址: 山东, 曲阜, , 旧县
  • 尚未找到评分!
购物车
汉魏六朝礼法调适与公共秩序的建构汉魏六朝礼法调适与公共秩序的建构
¥13.00

剩余量: 库存 2 件

- +
滚动至顶部